2017年我的 github commit

伴随着支付宝红包羊毛党铺天盖地的短信,本命年也在忙碌的十二月底宣告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我似乎成为了一个还不错的程序员,同事们的互评中出现了“快速学习”、“努力”、“DevOps专家”这些词以示认可,在自我认识中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入了在公司的一个舒适区,也许是过去一年都待在海外交付项目上的缘故,项目上的事情总是忙一阵闲一阵,还好公司的事情和自己的学习计划从来没有中断过。

云计算红红火火

漫长的上半年,我一直在一个“大型跨国金融保险企业-架构师团队”做开发,日常工作基本是和客户开会和发邮件,线上 debug 的能力练就了不少,遗憾的是鲜有时间写代码。在此期间,云计算一度被炒的很火,我的股票断断续续涨了24%,期间也在抽空准备考取 AWS 助理架构师认证,算是赶上了又一波云计算的大潮。在这个项目组期间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不是很开心,一方面是因为日常工作太琐碎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团队长期只有一两个人而没有归属感。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游泳,在泳池交织的浪花和水底的静谧中思考着未来的种种可能。也是在一次游泳的时候,经博文的指点及时调整了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份到手的工作,在频繁的沟通中大幅提升了英文能力,在琐碎的工作中打磨自己的 DevOps 技能,并在下项目后将团队中的一系列实践和感受总结成文,(见:《DevOps 之殇》 ),得到了公司和同事们的认可。更开心的是,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并拿到了云计算能力的证明,这份证明为后来我争取到很多接触其他项目的机会,也让我得到了比在同一个项目上的同事更多的锻炼。

DevOps 没有死

还记得公司群里一句“DevOps已死”,让刚一脚迈进云计算大门的我措手不及,“DevOps 已经开始被平台取代,我司未来的咨询方向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是我当时听到的话。

在我看来选择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发展目标一致,那我现在最擅长的领域将被技术革命,是不是意味着我必须要换个方向?于是我抬头,四顾枉然:AI 对数学的要求很高,而我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大数据不错,但目前似乎缺少立项机会;区块链听着挺牛的,是不是该学一学呢?技术方向的选择让我迷茫了好一阵子,又被忙碌的下半年冲淡了。其实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想法,才发现 DevOps 并没有死,而是化作了 CICD、化作了微服务、化作了 DPS 数字化平台战略。PaaS 也许会取代 DevOps 里的诸多实践,但 DevOps 所提倡的“为最终交付价值负责”的产品思维,将继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交付。

这么一想,我似乎更理解了咨询的意义。

比特币暴涨

2017年疯涨的比特币

风风火火的五月,记忆中是节节攀高的比特币市价,和比特币一样高涨的是我的工作负荷。

我是在项目决定使用 Openshift 的第二天注意到邮件的,紧接着就得到要在公司开展 Openshift 培训的机会。接下来把手里的 Workshop 和 Session 交给新人,又拉来了两位同事,开始了为期两周日夜兼程的学习。现在看来真是性价比极高的两个周,不但弄清楚了 K8s 的底层架构,连之前自以为已经很熟悉的 Docker 也从头到尾重新学了一遍,最后如期交付了 Workshop ,也为后来公司围绕能力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月底,我终于从架构师黑工团队被转移到了一个开发团队,维护一个 2c 应用。从进公司起,我就一直在各种设计理念和流程优化中摸爬滚打,在邮件和文档中贡献着自己的知识,现如今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给我写代码,自然是十分开心的。从前端到后端,从 React 到 Springboot,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计划,虽然最终因为繁忙的社区活动没能善终,不过体验 TDD 和敏捷开发流程的愿望算是得到了满足。

下半年参加了很多活动,从电子科大交流月给学弟们讲云计算,到去 AWS 讲 Serverless,大大小小五六个分享让我每周都处于很忙的状态,加上新上项目的压力,在公司的时间已经延伸到十二点以后。然而这段时间状态并不是特别好,深感工作和生活失去平衡。也不是每个 session 效果都好,而且大部分分享缺少善后总结。可见工作效率是不能靠加班加出来的。

十月,参加了公司校招面试;十一月,在项目上技术栈熟悉之后改良了一把 CICD;12 月,17年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过去的一年学习教会我看到了产品而不只是代码,那么下一年我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看到“团队”。

社区运营

成都 Cloud & DevOps community 社区活动合影

18年对我来说比较有挑战性的一件事就是承担起成都 Cloud & DevOps 社区运营的职责,在过去我一直是一个高输出的贡献者,偶尔喜欢发发牢骚。从成员到社区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就好比在台下振振有词的观众,突然被一只大手拉上台,面对台下的观众却结结巴巴不知道说什么,连续几周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我连自己的发展方向都没想好,更别说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最近我开始渐渐意识到,这是一次走出舒适区的机会,是对我组织沟通能力的一次考验。既然我可以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快速获取各种技能,那为什么不能把社区运营作为一种技能去学习?

新的开始

过去我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认知闭环中,未来希望我能更多为别人着想,有更开阔的心胸和从容的心态。

明年希望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所提升:

  • 关注”人“,而不只是”事“
    我经常说”对事不对人“,过去一年我恰好犯了我原本以为所有程序员都会犯只有我不会犯的一个错误——只关注技术。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做事只追求效率而缺乏艺术。例如在问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在谈话开始前明确我想要知道的目标,交谈过程就是尽快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信息,而完全忽视了要建立一个良好沟通氛围以及关注你的谈话对象,所有的沟通只是为了在我固有的认知框架里添砖加瓦,而没有真心实意想听进去别人的不同观点,在谈话过程中也忽视了“人”这个角色的存在。举个实际一点的例子,在跟客户聊天时,如果用“How are you?”作为开头,用”have a good day, mate.”作为结尾,就会比“Hi, Mike”开头然后就吧啦吧啦说事,最后以一个“Thanks” 结尾效果好很多,时不时还能聊到一些八卦和他们开心不开心的事情,事情办得即顺利又开心。如果称前者为开放式谈话,那么后者则趋于收敛,在事情比较紧急的时候我们想要快速达到目标可以多收敛、确认谈话信息;大部分时候事情不是那么紧急,可以让谈话变得开放一些,慢一些,让谈话变得更舒服和容纳更多信息。

  • 培养全局思考的能力
    记得以前学素描的时候,我总喜欢在勾勒外形的时候就把线画得很实,在上阴影前就把物体画得很像。我自己看着很满意,但老师却要我擦掉重画,原因是我没有先描出物体结构和明暗的大关系。过去这一年我一直在各种技术的学习、各种 Session、Workshop 的准备中挣扎。我忽视了一种能力,就是描绘美好愿景,畅想美好生活的能力,而太过注重如何去计划去实施。我已经是一个好的执行者,明年我希望我还能做好一个梦想家。有一句老话这么说的,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 回归生活
    过去的一年几乎没怎么操心过家里的事,在公司待的时间比较多,老友相邀总推辞说忙,公司周末有活动,总想着都在成都以后有的是时间聚。但结果就是身体越来越发胖,朋友交流得越来越少。大学时描绘起以后的生活会总说——”我的未来,有房子,不用多大也不用面朝大海,落地窗,窗外有阳光;有个心爱的恋人,我们一起下厨,周末开车去逛逛公园,一年能陪爸妈几次;有工作,有4M宽带,有单反,有书看,有歌听;朋友偶尔奔过来聚一起,打打牌喝喝酒叙叙旧,如此,就很幸福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拖着拽着忘记了这些简单的想法,希望明年可以做得好一点,不忘初心。

    素描(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 计划

新计划开始前先来回顾一下去年的计划:

计划 完成情况
考取AWS专家级认证 考取了助理架构师,专家级的难度可以说是超过了我的预期
考取阿里云认证 在一番调查之后觉得在云计算领域 AWS 比较有代表性了,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
争取一次Lead的机会 达成
参加公司招聘 达成
比较深入的研究云,PaaS服务 达成
了解性地学习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区块链 不够多,原因是没有确切产出作为推动

从去年机会的完成状况来看,总的来说完成率还比较高。有可以改进的两个点,一是设定目标前对目标最好有清晰的认识;二是最好有明确可量化的产出作为驱动。

重要的是“相信”本身,而不是信了什么。

至此,明年的计划如下:

  • 健身,坚持去健身房至少打卡 60 次
  • 提升开发技能,参与一个 1000 star 以上的开源项目,成为 committer
  • 继续提升英文能力,拿到云计算专家级认证
  • 学习金融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看书 10 本,产出博客 3 篇